企業合作
實驗,創作,翻轉海洋──O2 Lab海漂實驗室
2022/10/25

孩子們將海廢瓶蓋投入藝術怪獸的角,投入這張入場券的同時,也看到了環境永續的更多可能。

 

海廢地景藝術節,重新看見澎湖的美麗與哀愁

無邊海景,清澈水藍與綿延沙岸,澎湖,一直是許多人嚮往的去處。然而,這裡卻聚集了各國的海洋垃圾。澎湖的「O2 Lab海漂實驗室」決定做點不一樣的事,把海漂垃圾變成藝術,辦一場盛大的「海廢地景藝術節」!

晴朗的初秋青空下,鹿樂來到澎湖馬公市東衛公園,海漂實驗室的創辦人唐采伶(唐唐老師)向我們揮揮手。遠方一隊人馬也從停車場浩浩蕩蕩走來,正是本次透過鹿樂媒合,參與藝術節課程的澎湖西嶼鄉池東國小全校師生。

 

唐唐老師向池東國小孩子們介紹「海廢藝術節」的展場

 

孩子們發現不遠處潛伏著一群不尋常的生物──大型的裝置藝術在藍天綠地下顯得十分鮮豔。在唐唐老師的引導下,很快有人看出這一群生物又可以合體成一隻巨大的章魚!好眼力的孩子也發現了,這些色彩各異的怪獸是用「海廢」做的。

                                            

章魚的頭部在右側,伸出的長長觸手又化身為其他幾隻怪獸

 

「沒錯,我們今天就是要靠近這些怪獸,來觀察牠們都是用哪些海廢做成的!」唐唐老師與夥伴海龜老師一起發下單面白紙,請孩子在紙上畫出九宮格,準備進行「海廢賓果」。

但在出發接近這些海廢怪獸之前,孩子們還得領取「入場券」。

 

「入場券」

 

投下入場券,邀請眾人投身淨灘、創作與改變的行列

「這不是瓶蓋嗎?」孩子們狐疑地拿起「入場券」端詳。

「沒錯,這次的入場券,就是大家去淨灘最容易撿到的垃圾,瓶蓋!」同時唐唐老師也邀請孩子觀察瓶蓋上有什麼線索。

國內外的飲料廠牌名此起彼落,看來這裡不只有來自臺灣的垃圾;還有人看出是優酪乳或汽水的瓶蓋,但不論如何,它們都「旅行」到了海裡──本來是開心轉開的飲料瓶蓋,經過海水與泥沙的攪拌,變成了現在手中滄桑的垃圾。

在唐唐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來到第一個裝置藝術前,「猜猜這是什麼怪獸?」

 

裝置藝術〈

 

「犀牛!」有人馬上正確回答。那顯眼的大角卻跟白色發泡浮球形成強烈對比,仔細一看,角裡面都是多彩的瓶蓋。每個來參觀藝術展的人,都會來犀牛角裡投入場券──象徵人人都可以隨手撿瓶蓋和海廢,投身改變的行列。

 

孩子們把「入場券」投入犀牛角裡(來源/文光國小)

 

透過作品講解,孩子們在九宮格上記錄不同海廢材料,不時驚呼:哇,居然有這個!海廢有八成都是我們在生活中用過的物品,卻都莫名其妙到了海裡。

以〈和樂融龍〉為例,上面塑膠用品有拖鞋、垃圾桶蓋、噴霧噴頭、安全帽、飯匙和手電筒等,甚至配合防疫,牠也戴上了口罩!仔細看看,口罩是什麼做的呢?

 

裝置藝術〈和樂融龍

 

「是馬桶蓋!」對於這個趣味的翻轉,孩子們笑得合不攏嘴;唐唐老師分享,當初淨灘的阿伯撿到馬桶蓋時,夥伴就跟他保證「這個絕對可以變藝術品!」阿伯滿腹狐疑:「馬桶也可以變藝術品?」只要有創意與動力,當然可以!

 

〈和樂融龍〉上的玩沙模具

 

每一個被標示出名字的海廢,都是生活裡做出改變的契機

當孩子指認出玩沙模具與拖鞋時,唐唐老師也提問「那它們是怎麼掉到海裡的?」

「去海邊玩水和玩沙的時候嗎?」「沒錯,所以下次去海邊,記得顧好你的東西,不要讓他們變成海廢了!」校訂課程充滿戶外秘境踏查的池東國小孩子馬上點頭如搗蒜──實際到現場體驗,總是能帶給孩子更多的體悟與衝擊,促使他們在生活中改變行為。

 

澎湖馬公市文光國小的許薏萱老師也為班級報名了此次課程,她說其實澎湖的學生大多有淨灘的經驗,校內藝術課程也做過浮球彩繪,但這次參與海漂實驗室的課程,真是大開學生的眼界,讓他們對海廢藝術的可能性有了更多想像。在太陽下淨灘確實是件辛苦甚至受苦的事,但海漂實驗室就是有本事把「撿垃圾」轉化成「尋寶」(如,看誰先撿到10個藍色垃圾!),讓孩子樂在其中。

 

 

持續做實驗,做創作,讓環境議題變好玩

吹著海風,我們來到O2 Lab海漂實驗室,一走進室內,便被各種海廢打造的藝術品包圍──用魚網抽絲做成的釘畫、浮球彩繪的魚類圖鑑;也有淨灘時蒐集到的奇妙垃圾:各國飲料罐(還沒開封喔!)排列在架上,各種褪色的塑膠玩偶玩具,還有一副持續蒐集的「海麻將」!

 

海麻將(來源/O2 Lab海漂實驗室)

 

更奇妙的是有一塊門牌,來自臺中市太平區。明明不靠海的太平區,是怎麼讓門牌漂到澎湖的?這120公里的門牌奇幻漂流甚至還上了新聞。原來,門牌掉到水溝裡,接著流進溪裡海裡,最後漂到澎湖。「現在這個門牌變成我們的招牌教具,用來說明:你意想不到的東西,也有可能變成海廢!」所以做好廢棄物處理,並從源頭減量也顯得更加重要。

「這輩子絕對撿不完這些垃圾啦!」但抱著這個預設反而不會失望,而是將「淨灘日常化」,持續的撿;並透過教育推廣、藝術節、實驗室的海廢藝術DIY課程等各方各面的實驗,持續向世界傳達環境議題的重要性。

 

 

唐唐老師認為「藝術是軟性溝通的媒介」,可以讓背後的議題被更多人看見,進而引發討論,促成行動。他們曾與澎湖縣教育處籌劃五校聯合創作「海廢星空」,各校的學生蒐集不同色系的海廢,各製造梵谷名畫〈星空〉的五分之一;當最後作品組裝完成,孩子們都被它的美麗震懾——原來那麼細碎不起眼的海廢,也能變成那麼壯觀的作品。這樣的「奇蹟」帶給觀者的震撼,不只增加了孩子持續關注海廢的動能,也有機會帶動他人一起投入行動。

「我希望有一天澎湖的海灘都能像梵谷的〈星空〉一樣,那麼漂亮,那麼乾淨。」參與活動的孩子這麼說。

 

海廢星空(來源/O2 Lab海漂實驗室)

 

透過有趣的教案包裝,讓議題不再沉重,引人入勝的活動更能讓師生都投入其中,不亦樂乎!正如海漂實驗室的門聯所說「日日撿不是唯一,時時減方稱無雙」,當活動帶給每個人的契機累積足夠,人們就會在生活中做出實際減塑行動──這,就是海漂實驗室熱情回應海廢的方式。

 

【本次,鹿樂媒合和鍥精密電子的企業ESG計畫,挹注經費支持O2 Lab海漂實驗室進行本次課程,協助偏遠地區學校發展多元學習,結合美感教育,關注SDGs之「氣候行動」與「保育海洋生態」,回應全球永續議題。】

 

池東國小全體師生與O2 Lab海漂實驗室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