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退休,或許我們會聯想到雲遊四海的生活,但陳健如心中構思的退休藍圖,卻是退而不休,旅遊與服務並行,一堂AI機器人課,讓花蓮東里國小的孩子玩得開心,也對深度學習有了最基本的認識,即使未來不從事相關工作,陳健如也希望孩子能了解趨勢,不被潮流淹沒,進一步找到人生方向。
關於退休:「我想把我的專業分享給孩子」
約莫半年前,鹿樂接到一封來自美國的e-mail,寄件者正是陳健如,信件內容提到他在美國從事程式設計工作30年,正在蒐集程式教育軟體的資料,退休之後想用一個月的時間,回到臺灣幫國小學童上AI課;半年後,陳健如已對東里國小的地理環境如數家珍,侃侃而談他想要把AI深度學習知識傳遞給孩子的心意。
陳健如退休前就擬定計畫回臺教小朋友AI。
在美國生活長達40年的陳健如,退休於全球數一數二的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離家超過一萬公里,卻心繫家鄉發展,退休前時常和太太分享他想回臺灣當志工的願景,說了好多次,但似乎沒有實際行動,太太一句「你先做了再跟我說!」,激勵了陳健如付諸行動,除了心理支持,太太也同意陳健如自掏腰包購置教材、教具,可謂「一人服務,全家行動」;然而,時逢疫情期間,返臺其實有一定的風險,但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全家人都支持陳健如的服務之旅如期成行。
第一次當老師 兢兢業業從未鬆懈
和電腦設備工作3、40年,進入校園當老師和孩子工作卻是第一次,陳健如說這對他來說是個「challenge」,因此在課前做了許多準備,包括資料收集、找教具等,光是教材費就自掏腰包了約新臺幣2、3萬;此外,他也向擔任兒童心理師的兒子請益,商討怎麼樣的課程會更讓孩子感興趣,在教學現場也動態調整教案;儘管已是職場老手,面對全新挑戰仍是虛心學習。
然而,光是志工有滿腔熱血並不足以成就一堂好課,陳健如特別感謝東里國小謝易成校長、曾雅薇教導主任願意聆聽他的想法,給予空間發揮專長,除了教孩子AI,還讓他開課教導老師們進修相關知識,當校方得知他有意願到附設幼兒園、東里國中開課,便積極媒合,課餘時間陳健如也會到各班觀課,學習老師們帶班的訣竅,應用在AI課上,同時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除了原先鹿樂安排的東里國小,陳健如也幫東里國中的學生上課。
一堂讓孩子爭先恐後的AI機器人課
陳健如的AI機器人課幾乎是從4歲教到14歲,對於不同年齡層應該教些什麼,他有著自己的見解,「小小孩就帶他們動手做玩玩具,有一點數學概念的就跟他們講一點數學,主要還是讓他們有概念。」這整整一個月,陳健如搖身變成為孩子們口中的陳老師,教導孩子機器人的種類、用他準備的各式教具帶著孩子邊玩邊學AI。
陳健如自掏腰包準備了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教具。
其中,牙刷機器人讓幼兒園的孩子玩的不亦樂乎,這是陳健如自己設計的教具,取用牙刷的刷毛部分加上電池、馬達,而基底的大型牙齒圖像,則是陳健如兒子的建議,簡單的配件在幼兒園老師的協助下,大多數的孩子都完成了作品。
牙刷機器人的設計簡單,卻讓幼兒園孩童玩的很開心。
東里國小的課堂也熱鬧非凡,上課鐘聲一響,孩子們手刀衝進教室,迫不及待拿起熱熔槍,準備把上一堂課還未完成的馬達車完成,「老師,為什麼我的不會動?」「老師,我這樣可以嗎?」不絕於耳的提問聲充斥著教室,「大家來比賽吧!」陳健如一發號司令,孩子們全帶著自己的馬達車參加比賽,AI機器人的基礎觀念也種在孩子心中了。
每到陳健如課堂,孩子總是迫不及待手作了起來。
當深度學習遇見夢想職業
午餐時間,陳健如也沒閒著,拎著餐盤和孩子一起打菜、共進午餐,一次次建立與孩子的關係,在聊天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他們未來的志向,課餘時間便查詢資料,分析各職業的AI應用,這天,陳健如指著國中學生說:「你以後想做烘培是吧!我們來看看餐飲業的深度學習應用!」只見影片一幕幕切換,孩子們的眼睛亮了起來,這樣的反應彷彿是在說:「謝謝老師聽見我的聲音。」
陳健如播放影片讓孩子知道志向產業的深度學習應用。
有限度地給予 讓孩子學會珍惜資源
課堂中,陳健如也會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雖然這些小道具沒有多少錢,但我不可能永續提供,有些小朋友會跟我說『老師,我的風扇壞掉了。』,我就會要他自己想辦法,因為一個人我只會發一片。」雅薇主任也認同陳健如的看法:「資源不是平白無故就可以取得,要讓孩子學會珍惜他人給予的協助。」
不過,因著資源有限,卻也從中激發孩子的創意,中年級的孩子意外把風扇葉片折斷,在無法取得新葉片的狀況下,孩子拿了兩片塑膠片複製形狀,手作新葉片就誕生了;在馬達車實作中,看著一般紙箱承受不住重量而軟化,孩子也自動自發聽著陳健如的建議,使用硬度較高的厚紙板,優化馬達車的機能,在競速比賽中獲得佳績,讓陳健如高興地拿出小禮物鼓勵孩子。
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反而激發孩子的創意,創作出手作扇葉。
孩子自動自發改以厚紙板製作,優化馬達車機能,讓陳健如高興地拿出小禮物鼓勵。
下課時間到 AI的世代才正要起飛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到了尾聲,陳健如看著孩子從零開始到對AI深度學習有些許概念,很開心能將退休前的想法付諸實現,但課程結束前,他卻又開始思考起下一步,希望能再做些什麼,便積極了解臺灣的AI教育現況,或許未來能有更多孩子參與陳健如的AI機器人課,正面迎向未來AI世代的新挑戰。
陳健如收到孩子親手寫下的感謝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