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提案
漁村裡的美術課,彩繪家鄉的顏色
2019/08/27

「如果給你一張白紙、一支畫筆、還有一堆來自漁村裡的廢棄物,請你彩繪出心目中的海洋世界,你有想過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嗎?」問題還沒有說完,座位前雀躍的小手已經躍躍欲試,比起先想一想或與同學討論,孩子們索性直接拿起畫筆、拿起材料,開始盡情在白紙上揮灑繽紛的色彩。

 

被漁村熱情深深吸引的青年團隊

屏東林邊國小,位於林邊鄉,因為氣候炎熱適合種植如蓮霧、香蕉等熱帶水果,因此這裡也有「蓮霧之鄉」之稱,而當地居民多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為生。因工作關係長期出差屏東林邊執行專案,推廣在地產業文化的溫佩璇及張劭瀚,工作期間與當地居民長時間相處,被漁村的熱情與人文風情深深吸引;也從與孩子的互動中,了解到偏鄉地區學校遇到師資、硬體設備、教材等等的資源匱乏,侷限了孩子們學習的多元性。

 

溫佩璇及張劭瀚希望可以透過偏鄉資源串接,將地方特色文化透過美學包裝成藝術行動,凝聚社區力、美化環境,將在地文化之美行銷推廣出去。在與林邊國小聯繫討論後,規劃了七天的美學教育營隊活動,期待透過自身的專長,帶給孩子們新的想像與學習,並認識家鄉的在地文化。

 

孩子們所畫的蓮霧各有特色。

 

廢棄材料大變身,到處都是藝術品

在確定營隊活動之後,溫佩璇及張劭瀚進行在地的田野調查,了解林邊地區的環境與產業特色。早期居民賴以為生的魚塭與蚵棚,因應環境需求及發展現況開始拆遷,而如今在林邊鄉仍舊可以發現一座座蚵殼傾倒所形成的蚵殼山。撿起蚵殼帶到教室當中,成為了孩子們的創作素材,佩璇一邊說著大鵬灣牡蠣養殖業的興衰與蚵殼島的故事,一邊帶領孩子彩繪蚵殼風鈴。

 

孩子們繽紛彩繪的蚵殼風鈴。

 

民國56年起,林邊鄉農民開始嘗試在崎峰村沿海一帶栽種蓮霧,因為地質鹽分含量高,外加海上吹來的南風(俗諺『南風若透,蓮霧著甜』),所產出的蓮霧果實雖小,但色澤暗紅且風味極甜,故稱「黑珍珠」。而在蓮霧種植過程中,會有疏伐木的過程,砍伐不具用途的蓮霧木,使樹木獲得充足陽光,樹根有擴展的空間。拾起這些廢棄的蓮霧木,加上橡皮擦,帶著孩子用雕刻刀刻畫出獨一無二的印章,那一筆一劃皆出自這些小小藝術家,為這些蓮霧木帶來了新的功能、新的生命。

 

蓮霧木印章上的一筆一劃皆出自林邊國小的小小藝術家們。

 

用你的想像力盡情揮灑

走進教室中,孩子們分組坐在位子上,桌面上的一大張白紙,是他們今天的畫布,與其他天課程不同的是,今天要和同學合作完成海洋世界的作品。有的人拿起藍色顏料揮灑在畫布上面;有的人拾起廢棄漁網拼貼成自己想要的形狀;有的人抓起蚵殼在平面的紙上蓋起立體的造型,他說那是海底世界的民宿,如果漁夫累了的話可以去裡面休息,同組的小朋友也很有默契,接續著同學的創作,蓋起更多的民宿,儼然成為了一個海底渡假村。

 

課程當中提供多種創作素材,廢棄漁網也是其中之一。

 

同時,教室裡也冒出各種有趣的對話:

「老師!我畫反了。」小孩指著自己上下顛倒的海洋與海豚

『沒關係!牠這樣也可以游啊』

「校長!你剛剛給了我一個靈感。你看!我用這個刷子刷出了煙火。」男孩指著畫布上繽紛的煙火。

 

 

教室裡的每個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創作當中,有的熱鬧、有的專注,卻都在這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急不徐的盡情彩繪著。藝術教育最有趣的就是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可以發揮想像力,畫出心目中的模樣。

「小孩的創造力有點超過我的想像,配色也很大膽,而且也想不到竟然用蚵殼蓋了個立體造型,我覺得他們很有想像力,有些還加入了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能有這樣的連結也覺得很棒。」今日活動帶領者-佩璇分享著自己的心得。

 

充滿孩子童趣的作品,筆觸之間都有自己的故事。

 

七天的課程當中,孩子們製作了蚵殼風鈴、蓮霧木印章、搭建自己布置的魚塭、黏土吊飾…等,問起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女孩顯得有點害羞地回答「黏土」,拿起自己的兔子作品和我們介紹。

 

女孩最喜歡的是黏土吊飾作品。

 

重新看見家鄉的文化、社區的美

林邊地區居民大多從事農業與養殖漁業,對於偏鄉的孩子來說,學習資源較為不足,大多仰賴學校的課程,而學校的『樂藝林邊』課程希望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看見社區亮點、在地的美。林邊國小王芳姿校長說「這一次青年團隊來到學校辦理營隊,不僅理念符合學校課程規劃,學生報名也都很踴躍,透過專業藝術的帶領,看到很多從沒見過的美術技巧,孩子們有很多新的學習與收穫」。

 

駐點屏東工作的溫佩璇及張劭瀚,原本是透過定點式、單次性的半日導覽活動推廣在地文化,這次進到學校實際與學生互動,對他們來說也是最新的嘗試。溫佩璇說「其實這次活動我自己的收穫蠻大的,之前沒有想過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與小朋友互動,甚至是帶領他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較長一段時間的相處與互動,也慢慢了解每個學員的特質,更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了」。

 

有時候,當我們換個角度去看生活的家鄉,換個媒介去認識在地的產業與文化,學習與創意就在這之中冒出了一點新的小火花。

 

有時候,廢棄漁網也能為自己編出一個新造型。

 

 青年鹿樂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