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可以跟你介紹我的作品嗎?」五年級男孩佳偉站在一旁,酷酷的邀請著。這裡是屏東縣丹路國小寒假鹿樂營,成果發表會的現場,孩子們帶著我們來到作品的前面。
「這是我的自畫像,有我喜歡的事和想做的事。我喜歡家人、耶穌還有玩手機;然後我以後想當足球員出國比賽。」男孩一邊舉起腳上的足球鞋,堅定地說著。
四年級的妤豪向吳明宗校長介紹自己的自畫像
這個寒假,丹路國小邀請了四位教學志工來到學校,一起規劃了五天的營隊,希望帶給孩子們有別於學科之外、不同領域的學習;透過多元的刺激,看見自己的興趣、擁有全新的技能,打開對未來的想像,甚至是未來職涯的選擇。「我們也希望透過志工老師的參與、不同專長的教學,影響能延伸到親職教育層面,讓家長看見每一個孩子的天賦。」丹路國小邵主任分享著辦理營隊的想法。
而四位志工老師,有著同樣嚮往偏鄉的心、並且關心偏鄉教育的議題,透過五天的鹿樂營隊,彼此交換著想法,希望自己可以為偏鄉孩子們多付出一些心意。
邵主任向小朋友說明成果發表進行的方式
我們的古謠,我們的故事
「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可以有點印象,他們屬於丹路這邊,屬於南部的排灣族,是跟其他部落不同的。」目前就讀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碩士學程的昱豪老師,說著當初課程設計主要的想法。在營隊期間,有點擔心自己不熟悉國小一到三年級小孩的狀況,怕課程會太困難,所以加入一些新穎好玩的元素,帶領孩子們吟唱著排灣族語的《兩隻老虎》、《Zia Zia ni》,還製作了可以發出響亮聲音的原住民傳統趕鳥器。
小朋友展示著趕鳥器的使用方法
訪談過程中,昱豪老師拿出一本繪本,內容是有關於屏東縣獅子鄉排灣族的傳說故事,這是在他知道要來到丹路國小教學換宿後,特別上網找的書籍;翻著繪本的內容,頁面停留在《薩卡拉莫地斯和龍蛇》的傳說,而這也是今天孩子們在舞台上演出的原型故事,講述的是薩卡拉莫地斯前往山林打獵,不慎摔跤落入湖中,遇見龍蛇並與牠結為朋友的傳說故事。
低年級的孩子跟著志工老師吟唱著歌謠
此次的鹿樂營隊,特別的緣分讓志工老師的專長有所連結,還在就讀大學的育辰老師,專長為戲劇創作,期望可以透過戲劇教育,開發孩子們的感官與肢體,讓他們認識能夠表達自己意見的另一種方式。因此兩位老師決定一起合作,由昱豪老師帶孩子認識傳說故事,而育辰老師負責改編成適合一到三年級孩子演出的劇本內容。
戲劇表演中扮演龍蛇的小小主人公-宸翼
舞台上的孩子們,依循著老師的提醒說著自己的台詞,還有人偷偷寫在道具上怕自己忘記,當然也有孩子記不住,傻傻呼呼地盯著老師問「要做什麼?」可愛的表情再加上天真的反應非常有趣,也讓台下的老師與家長笑聲不斷。
從創作中看見自己的模樣
教學志工禎鈺老師在求學的時候,因為遇見了亦師亦友的老師,讓她知道教育與老師的重要性,每一天都迫不及待去上學,而自己也想成為這樣的老師!她鼓勵孩子展露出自己的個性,讓孩子們了解自己、進而能發展自己,從自畫像讓學生反思自己再創作成圖案。
「這畫裡的手錶和眼鏡可以代表我!因為手錶代表紀律,眼鏡則是因為如果沒有它我就看不見了!然後我以後想要去法國,因為我想要當廚師,當廚師可以賺很多錢,就可以讓爸媽過好日子,啊!我也很喜歡運動」孩子自信的介紹著自己的作品,從創作中看見自己的模樣。
此外,她也帶領孩子製作 Pom Pom 椅墊(Pom Pom 是指由毛線製作而成的毛球),五彩繽紛的顏色由孩子自己挑選,也在這之中看見每個人的獨特。成果發表當天,幾個孩子突發奇想的將椅墊戴到了頭上,用他們的想像力發現了另外一個隱藏版功能,充滿創造力。
由毛線製作組而成的 Pom Pom 椅墊
小朋友發揮創造力把椅墊變成了自己的新造型
當法律進入到生活當中
「一直到進部落之後,我會覺得很多事情不是像網路文章看到的那個樣子,很多事情是你在那邊生活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跟他們是怎麼樣的息息相關,才知道法律在這些部落裡面發生什麼樣的運作。」
眼前這位教學志工是正在準備法律國考的郁容老師,對於教育、原住民文化與法律議題很是關心,在研究法律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法律像是在終點的最後審判,如果我們的社會真的要有所改變或預防,必須從教育開始!乘載著這樣的想法與理念,她走進偏鄉、走進部落,試圖找到更貼近人心的法律。
當日的成果發表會上,孩子穿上法袍將課程中學習的內容,用自己的口語重新表述,或許不是那麼熟悉與順暢,但能夠感受到他們正在經驗與學習。
「法袍有那麼多顏色,你知道他們的差別嗎?」
一個簡單的提問,吸引我們來到法律常識這門課程的展示區前面。
「檢察官的法袍為什麼會是紫紅色的呢?因為他是調查證據的,他抓犯人的時候可能會沾到血,所以是紫紅色的;那書記官是因為以前沒有電腦的時候,是用筆寫字的,寫很多字的時候手會沾到墨水,所以法袍是黑色的。」高年級孩子清楚的解說著,讓人一聽就記住了。
親身經驗的偏鄉教育
吳明宗校長在訪談中提到,其實偏鄉學校在人力缺乏的狀況下,光例行的業務就很多,有時候一個老師要接多個行政工作、行政負擔大,而鹿樂平臺可以實地走訪偏鄉,並且撰寫文案協助招募教學志工,對學校來說是很好的服務。「這次來學校的志工大多是年輕人,有一個這樣的平臺提供他們去做一些服務的工作也蠻不錯的,不僅拓展他們的生活經驗,小孩也可以拓展視野,不會侷限於眼前所看到的世界。」
吳明宗校長與郁容老師交換對偏鄉教育的想法
丹路國小邵主任則分享,希望透過這樣的營隊規劃,讓關注偏鄉議題的大眾,能夠看見偏鄉教育真實的現況,以及現實的師資需求,也包含如何調整自身心態,從大哥哥大姊姊的角色轉變成有原則的老師。集結教學志工的共同辦理,也是讓志工老師彼此支持,有夥伴可以一起討論,而不至於獨自面對陌生的教學現場。
志工老師們經過這次寒假鹿樂營隊,除了看見當地珍貴的部落特色,也重新省思自己在教育道路上能給予的。成果發表日的尾聲,孩子們擁抱著這幾天陪伴著自己的志工老師,為這個寒假鹿樂營留下獨一無二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