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活動
雜學的可能:鹿樂平台在「2017雜學校|Za Share」
2018/04/19

我們的故事集、明信片、文宣品、儲備志工報名表… …雜學校,我們準備好了!

 

雜學校是一座百花花園

 

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鹿樂平台來到「2017雜學校|Za Share」參展。

雜學校是一座學校嗎?或許,雜學校更像是一座百花齊放的大花園。大家聚眾理念、將過去歲月裡蒐羅或實際運作的經驗展成一攤,或幾字文宣,也可能是幾段影片。在這裡,教育不只存於教室這個場域、不只繫於老師和學生的互動關係、不只迸發於排除寒暑假之外的學期時光。

 

因為,在這裡,教育是各類想法的匯聚和火花,是彼此討論及想像的可能。或者該說,它無法被精準定義。因此,它才名為「雜學」。

 

至於「有敢擇學」的口號,則是鼓勵選擇、起身而學,但千萬別害怕失敗──因為,學習就是面對、嘗試、失敗又重來的連續過程。

 

燈亮,我們在這裡等你前來聽鹿樂故事。

 

好比,鹿樂把各領域專家、不同專長的志工老師媒介給各地小校,讓孩子擁有不同於課堂內的練習,這是雜學;而小校師長透過外界資源的引入,對教育有了不一樣的思考,這也是雜學;至於原本非教育背景人士或退休教師擔任志工老師,陪伴孩子、帶來特色課程,當然也是雜學;還有鹿樂夥伴,學習在小校與大眾間擔當橋梁,更是雜學。

 

教育彷彿一題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回答起來的確不容易;但來到展場的同時,我們透過放送理念與交流經驗,也能看到這條路上有許多夥伴同行,且每個團隊都有各自樣貌。所以,才說這裡是一座百花齊放的大花園。

 

 

粉絲專頁上的參展宣傳圖,吸引關注鹿樂的臉友來共襄盛舉。

 

一次面對面聽鹿樂故事的機會

 

「您好!我們是鹿樂平台!」

過去,鹿樂往往透過網路、通訊和大家聯繫,當從線上轉為面對面,終於可以和每一個人聊一聊,展開另一場不同形式的對話。包括ipad輪播的影片、展版上的照片、桌上的文宣、記錄冊裡的每句話,都有我們的故事,也都能引起更多人的興趣和討論。

 

在這些物件中,內容各有趣味,但共通點是述說這些日子裡的鹿樂足跡。鹿樂曾經執行過哪些專案呀?偏鄉的樣貌是什麼樣呢,可以說說看你去過、看過的地方嗎?志工老師和孩子實際互動的場景和氣氛又如何呢?我並非教育背景,我該怎麼成為一位志工老師呢?

 

因為你們的提問、我們誠摯解說,似乎也讓過去只能線上接收訊息的人們,甚至是還不認識鹿樂的人,對我們的樣子和理念有了更接近的詮釋。甚至,還有人反饋、提出建議,與我們有更多互動。

 

短短三天展期,我們遇到有投入意願的民眾、正在小校服務的老師、過去合作過的師長… …你們大方給予閃閃發光又充滿暖意的鼓勵;或誠心提問,讓鹿樂有機會思考我們在大家眼中的樣子;也許是直接的允諾時,那填下志工報名表的瞬間。這些時刻,讓我們在雜學校分享鹿樂的同時,也似乎再次在交流間呼應、實踐雜學理念。

 

在雜學校裡,要告訴大家──這些我們一起走過的地方和故事。

鹿樂平台的理念,也正相扣雜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