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un(布農)的歡呼!」帶頭喊口號的男孩話語剛落,17位學生迅速鼓掌三下,精神奕奕地開口:「哦!噢!」還沒喊完,音量卻漸漸弱了下來:「Tamasaza,Bunun!」聲音揭露學生內心的陌生和不安。面對眼前初識的志工老師,孩子獻上的歡迎顯得拘謹而含蓄。
這裡是南投縣法治國小,甜點師李奇芳年度環島教學計畫「來去偏鄉就醬玩」的第一站。
李奇芳(右一)向學生講解杯子蛋糕做法。
2016年夏末,李奇芳首次向「鹿樂平台」提案,希望到偏鄉教烘焙,讓身在鄉村的孩子也有機會接觸這門技藝、開啟對未來的想像。李奇芳、鹿樂和11所偏鄉學校成功合作,完成第一年的環島教學計畫「甜點教遊趣」。計畫結束後,他檢討修正,推出2017年新版本「來去偏鄉就醬玩」再出發,到5縣市8所學校進行一日教學活動。除了延續去年利用在地物產製作甜點、分享相關科學知識的課程之外,再加碼和學生一起寫文案、製作相較於糕點可以存放更久的果醬,販售所得回到學校作為學生的教育基金。
臺中市平等國小製作水梨蜜桃果醬,食材取自農民家長的冰箱。過程中,親手接觸、嗅聞品嘗,讓孩子認識家鄉土地的豐美。
感謝的方式
李奇芳出身南投水里,兩年前在臺北成立甜點工作室「深夜黑白切」,從接單、製作到配送,大小事務一手包辦。他回顧,在日復一日的工作流程之中,會有到偏鄉教學的念頭,起因於對老師的感謝。
南投縣法治國小製作檸檬蘋果醬。師生分工,導師切檸檬,學生削皮、榨汁。
嗜好烘焙的老師也從旁協助、攝影紀錄。
臺中市平等國小教學現場:計算原料重量時,學校老師引導學生思考。
國小時期,李奇芳最不想面對的就是記錄著一筆筆未繳款項的繳費袋。若有缺繳,上頭的金額便會累加。一般學生可能至多漏繳一次,在繳費袋留下兩個月的記錄,李奇芳的袋子卻足足寫滿六、七個月的費用。顧及學生的感受,老師不在全班面前發下袋子,而是私下喚李奇芳過去,告訴他:如果家長有回來,老師再找大人收就好了。
細微的舉動,在他的眼中,是平等而溫暖的關懷。成長路上遇到不只一位這樣用心的師長,李奇芳對於「老師」懷有一份憧憬。他認為,自己正是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遇到好的老師,才得以成為今日的自己,不致走偏。
直至今日,李奇芳仍彆扭著,無法親口向老師述說這份感謝。但連兩年的偏鄉教學計畫,或許就是他繞一個彎表達感念的方式:「至少我把這些事情放在心裡。或是我把這些想念、這些感謝(轉化成行動)提供給其他的孩子。」
李奇芳分配學生工作。
進修的方式
「偏鄉烘焙教學」的想法自此在李奇芳的腦中發酵。去年夏天,行動派的他積極接洽可能合作的單位,也因此接觸到鹿樂。三個月內,雙方確定合作,由李奇芳提案,鹿樂平台負責媒合有興趣的學校。專案一推出,迴響熱烈,一週內收到30所學校報名。李奇芳不忍割捨,一走,便是16天巡迴11所學校的硬漢行程。沒想到過於密集的安排在當時幾乎把他掏空,今年也因此特別留意地區和學校數量的配置。
比較這兩年的經驗,李奇芳說今年的計畫更貼近理想中的模樣。在學校與學校之間,多保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和同行的友伴一起品味當地人文風景。說起這一趟的收穫,他興奮分享臺東池上的咖啡店BIKE De Koffie,運用當地名產推出的創意料理「米貝果」讓李奇芳感受到老闆對家鄉產業的一片心意;在花東交界賣烤飛魚的居民,則讓他看見人類生存方式的多樣。
李奇芳的旅程翻過高山、飛越海峽,遍覽各地風情。
「其實這就是我另外一種進修的方式。」身為一人甜點工作室的負責人,李奇芳每日所見除了原料之外就是客人,變化不大,也少有新的外界刺激。他遠行,給予偏鄉學童刺激的同時,其實自己也正被偏鄉的文化刺激、滋潤著:「出去外面,就會有一點新的想法。你會看到一些很特別、台北看不到的東西。」
開啟夢想的方式
為果醬撰寫文案,學生閉目回想家鄉、果醬和自己的關係。
相較於長期志工,一次性活動、短期志工常面臨更多的質疑。李奇芳說其實不怕自己只去這麼一次,他期待一起度過的這半天、一天課程,都可以在學生心底埋下種子,或許未來有一天發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開花結果。
就像求學階段遇到的老師促使李奇芳今日前往偏鄉教學,或像李奇芳身旁的夥伴看到他在偏鄉的一步一腳印而決定一起加入幫忙。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實或許難以預料,但走過勢必會留下痕跡。
也難說,這一日的教學活動不會是某個人未來長期投入偏鄉教育事務的一個開端。
和法治國小學生相處一整天後,已不復見初見面的靦腆內斂。學生自在大方地擺起姿勢,甚至指導李奇芳動作。
活動時間: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