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活動
教育創新群力匯聚:鹿樂+學校教育儲蓄戶在「2024雜學校」
2024/08/19

 

「每個人都是這世界的特有種。」

當教育跨越外在條件的限制,能夠應對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並且包容不同的多樣性,便展現出它的創新價值;由此出發,鹿樂平臺於7月18日至7月21日參與了雜學校所舉辦的「亞洲最大的創新教育博覽會」十周年特展。今年以「教育特有種」為主題,與許多國內外創新教育團隊共聚一堂,打開對教育的想像,共同孵化多元且獨具特色的教育生態。

 

教育創新群力匯聚:鹿樂平臺+學校教育儲蓄戶
鹿樂長期關注台灣鄉村教育現場,透過媒合志工人力資源,試圖搭起一座連結城鄉、雙向溝通的橋樑,讓有志投入鄉村教育的大眾展開行動;同時我們細心聆聽小校的需求和心願,找到合適入校的志工,替鄉村引入豐富的多元學習資源。

「學校教育儲蓄戶計畫」(簡稱:教儲戶),2008年即開始運作,教儲戶在全台灣約有9成學校開立,接受社會大眾愛心捐款,每一筆募集到的款項全數用於經濟弱勢學生的教育生活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地順利就學,至今已超過22萬名學生受惠。自2023年起加入鹿樂團隊,一起攜手關注孩童教育。
今年的雜學校,鹿樂平臺+學校教育儲蓄戶,以「教育創新群力匯聚」為合作理念參展,旨在建立更全面和完善的教育支持網絡,集眾人之力共同灌溉,期盼讓台灣的教育走向社會共好的前景。

 

教育創新群力匯聚:鹿樂平台+學校教育儲蓄戶─集眾人之力,共辦孩子學習

 

 

但如何將理念化為具體的參與行動?在現場與鹿樂夥伴交流,和透過展位中規劃的服務路徑圖與照片故事牆,以及過往鹿樂志工服務後學校給予的回響,可以更深入了解鄉村小校真實的需求和聲音。這些軌跡讓有意投入服務的大眾,可以更進一步的思索,如何依據自身的興趣、專長、可提供支援的方式和施展的空間,規劃一份屬於自己的鄉村教育服務提案。不需要很厲害或是萬無一失才能參與,重要的是能建立起溫暖而真實的雙向交流,這種互相理解和學習的關係才是媒合的真正價值所在。

 

如何依據自身的興趣和專長,找到最適合的參與方式,讓鹿樂和你一起準備

 

 

志工特色課程:孩子們的成果作品
現場也展出三組鹿樂成功媒合入校的志工,與孩子進行藝術課程的成果作品,示範了任何形態的課程都有在鄉村發生的可能:

● 環境藝術家包錦棠以日常回收再利用的瓦楞紙紙箱為媒材,融入節能減碳的理念、提升環保意識,帶領孩子創作出回應他們生活與置身的自然生態息息相關的瓦楞紙藝術。

● 玻璃罐裡照映出清澈的二行詩,是泰雅族作家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引導孩子們創作的成果。瓦歷斯強調寫作是一種解放自我的過程,用孩子們感興趣的主題和日常生活切入,創作使人更接近自由。

● 來自彰化二林在地的蔗青文化工作室,讓孩子使用數位時代下較陌生的即可拍相機,不一樣的影像捕捉方式跟感知,使孩子更專注於眼前風景,快門喀擦後便是清脆生動關於家鄉的影像詩。
 

孩子的課程成果

 

環境藝術家包錦棠志工(右),在現場與孩子交流

 

泰雅族作家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的課程:孩子用二行詩寫下生活

 

蔗青文化工作室規劃的家鄉影像詩課程:孩子的成果

 

 

深耕鄉村的美麗與挑戰:志工分享會
博覽會期間的週末,鹿樂舉辦了四場分享會,讓我們聽到了深耕於鄉村教育的志工,路上的所見與獲得,似乎也鼓舞著更多的人走進鄉村。

 

在7/20、7/21下午舉辦四場志工分享會

 


以「歸來是少年」為命題,短短五字凝鍊了蔡少農志工與夥伴的志工服務歲月。退休後他與大學時期相遇的李金圳與丁建中,回到曾經一同到訪的高雄甲仙,在當地的國小跟國中提供長期穩定的學科輔導支持,一邊成立了丁丁探索教室,推動昆蟲生態、數位創意、尋寶推理的多元活動;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邏輯推理的基礎,奔走於熟悉的社區街道,自然的融入解謎闖關元素,從體驗開始覺得好玩才能夠活用,把知識變成帶得走的能力。


蔡少農志工(右)與支持「丁丁探索教室」舉辦昆蟲嘉年華的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左)

 


一路志工服務歷程,包錦棠志工詩意的形容─「像巡山員穿梭在綿延群山中」。孩子如同向光生長的小樹,枝葉繁茂卻需要持續灌溉,透過瓦楞紙創作教學,藝術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增進觀察力、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信心。這些互動讓包志工對教育擁有深刻的使命感,也使他更深入社區獲得寶貴的在地經驗,地方的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和部落文化都成為包志工課上重要的一環,豐富他的藝術創作,也實踐了鹿樂在志工媒合中希望達成的交換精神。


環境藝術家包錦堂透過瓦楞紙創作教學,讓藝術在孩子心中萌芽

 


期許將跆拳道的運動家精神帶入鄉村學校和部落的柯亭伃教練,在過程中不斷跨越文化隔閡、平等的對待彼此。「越遠越要出發,越沒有人越要去。」對柯教練而言,服務不是處在高位的給予,而是在與人互動中成長和收穫。她也發揮影響力,像漣漪般跨界連結,聚集不同知識領域的夥伴投入鄉村。柯教練的真誠讓她深入泰雅族部落,學習當地的編織技藝和語言,逐漸融入後,原本來自外地的「平地人」成為被接納跟認同、屬於部落的「老師」。
 

對跆拳道教練柯亭伃來說,鄉村教育服務就是:「越遠越要出發,越沒有人越要去。」
 

 

高中參加服務性社團,畢業後依然懷抱熱忱的邱存敏志工,滿懷笑容分享每次停留鄉村學校所織造起的美麗緣份。她回憶起一次服務結束,翌年與夥伴回去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許久未見的孩子看見他們時,眼神裡的一瞬之光。「那一刻我感覺他們長大後,也會願意回來自己的故鄉。」她深刻體悟到,每個人都可以運用自己的專長和經驗來影響孩子們,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也有感而發的分享,不要害怕失敗:「可以慢慢跟著孩子一起長大,把自己內在的小朋友找回來。」
 

提起在鄉村學校編織起的美麗緣份,邱存敏志工閃耀著笑容


 

集眾人之力,繼續啟程
代表鹿樂成功媒合鄉村學校和志工美好相遇的群力足跡地圖上,也增加了許多關心鄉村教育並願意互動的朋友,留下的溫暖祝福:

「感謝鹿樂深入偏鄉,加強善的連結。」
「教育原來可以有那麼多樣貌,我好像也可以帶給孩子笑容。」
「鄉村的孩子真的是一塊塊美玉,感謝鹿樂志工,成為他們美好人生的伯樂。」


來自眾人的便利貼回饋與溫暖交流


在這次雜學校的四天展期,讓鹿樂與眾多舊雨新知相聚或重逢,一起從更多元的角度關注鄉村教育,透過交流和分享,我們看見教育的力量如何在每個角落流動,也深信當鄉村教育議題進入到大眾視野,鄉村並不遠,帶著大家的鼓勵和期許,讓更多故事在鄉村悄然開始、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