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開南投大門,望見山與山的交疊環繞;夕陽晚霞金黃萬變,燦爛星河垂掛夜空。沿著霧社原址循線而上,來到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高山, 這裡是賽德克、泰雅、布農、擺夷和漢人的文化並存之境。
我們是誰
南投,是「好山好水」代名詞,舉凡人們心中嚮往的高山流水之地,清淨、大禹嶺、合歡與奇萊,都蘊藏在南投雍容大度的胸懷裡。而受神眷顧的仁愛鄉,是南投縣中的一顆鑽石,東接白雪之鄉合歡山,南臨奇景高峰卓社大山,境內山系錯綜複雜,海拔差異三千公尺,霧嵐層疊,山明水秀。
翻開仁愛鄉的歷史長河,日治時期隸屬臺中州能高郡,原為日人專為訓練全省青年應征入伍而設。1930年驍勇善戰的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烙印下深刻、無法抹滅的「霧社事件」。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帶來了一支「滇緬隊伍」,安置在清境,獨立墾荒,落地生根。隨著歷史軌跡,不同族群的先來後到,仁愛鄉成為賽德克、泰雅、布農、擺夷和漢人的文化並存之境,也造就了此地多元民族的尊重。

位於圖書館旁的戶外咖啡座,享受著雲霧繚繞的自然山林。

可遠眺層疊山巒的校園 。
理念與嘗試
山,是部落孩子的根。
如果孩子長大後,若是急於出門,把自己的家鄉給拋下了,這片山林,只會越來越沒落,孩子們,也終將成為「失根」的一群。
仁愛國中朱珮芬校長認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應該走上升學之路,山裡面的孩子活潑純樸、好動天性,加上山林間得天獨厚的成長背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針對每位孩子,適才適性,培養他們能夠「留在部落」的專業技能。

佇立在群山之間,仁愛國中「月亮」建築的特色教學樓。

走廊上的「室外圖書館」,讓山海、蟲鳴與讀書聲相伴。

職涯探索課程中,孩子正專心地彩繪藝術指甲。
否則如果有一天,大家都離開家鄉了,這片美麗山林誰來守護?
如果大家不再關心自身文化,傳統技藝誰來傳承?
如果大家都不斷地講求升學主義, 基本的房屋管線修繕,誰來幫忙?
因此,朱珮芬校長致力將仁愛國中打造為「高山職人養成學校」,讓孩子擁有謀生專業,先餵飽自己和部落,然後支撐起未來的更多可能。仁愛國中現在與南投多所高校合作、找來專業師資,讓孩子「現在」就看見一條可以終身發展的路,在未來的路上,也不致走的迷茫。

仁愛國中打造為「高山職人養成學校」,為孩子找到堅定、長遠的路。
首部曲:我是高山嚮導
對仁愛國中的孩子而言,「家」與山林密不可分。仁愛國中致力培養孩子成為「山林教育」的種子,未來從事與山野相關的職業,例如森林系、科技農業,甚至成為一名巡山員,留在山裡,守護美麗家鄉。

仁愛國中的社團課程多元豐富,圖為高山植栽。
二部曲:我是手作達人
山里間耆老流傳的編織、木工技藝,則依靠部落長老對年輕後輩的循循善導、代代傳承,讓古老手藝成為一顆耀眼驕傲的鑽石。
而手作達人的另一條線,走進了現代化的摩登世界,藉由創課課程,帶領孩子接觸機械手臂、智慧型機器人原理與應用,在資訊科技的洪流,站穩腳步。

職涯課中選擇資訊類的孩子們,正努力著完成老師剛交代的打字任務。
三部曲:我是配管專家
山野鄉林美不勝收,營運而生的高山飯店、民宿數量不在少數,但水、電管線裝修人才缺乏,埔里鎮上師傅一聽得到山上修繕,便將維修單移到了最後一張。
那麼何不讓山上的孩子自己來,成為配管裝修專才,解決高山上的管線問題?對此,仁愛國中與多所高職合作,發展銜接課程,讓孩子在求學、求職的路上走得更順更穩。

孩子將所學的溫室植栽技能,結合科技應用,「複製」到科展作品裡。
提案與回饋
一、邀請對象
英文專長者,可長期服務尤佳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 教學時間 :可與學校商量規劃
- 教學對象:國一至國三學生,抽離式小班/個別教學
三、我們的回饋
- 交通費補助(一個月往返兩次)
- 免費三餐(假日除外)
- 單人住宿空間
- 仁愛國中溫暖的大家庭,與全校一起享用午餐、校慶、迎新會、歡送會
- 跟著朱校長參與仁愛鄉大小活動、探訪國小,體驗在地生活
- 當地文化節慶,例如:清淨火把節、賽德克全國運動會
- 社團體驗:蔬果種植、原舞社、美術、機器人、管樂、籃球隊、羽毛球等
歡迎來仁愛國中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國道 6 號→埔里→聽社→仁愛國中。
大眾交通工具:埔里南投客運往「松崗、翠峰」班車→仁愛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