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2022/08/21
2022/09/05
募集人數 2/2 人

楓港有三寶,還有孩子與居民不畏艱難的笑容

落山風吹得洋蔥伏倒在地,卻讓洋蔥更甜美

突破困境,扎穩學力,傳承楓港的生活智慧

邀請你一起加入,從陸、海、空去細細閱讀楓港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是誰

在枋山,只要說起「天橋旁的那所國小」,在地人就知道指的是,位於楓港老街對面的「楓港國小」。楓港的居民組成以閩南族群為大宗,亦有原民(南排灣)與新住民;學生家長的職業大多是農、漁或工業,以種植洋蔥、芒果、捕魚為業。

楓港,舊名「風港」,這個港口村落即因「落山風」而得名;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4月,「落山風」便會拜訪恆春半島。這樣強勁的落山風常讓行人有「快被吹走」的感覺,卻也造就了當地的特產──洋蔥,被落山風吹得伏倒、折彎,養分得以鎖在球莖內,使得恆春半島的洋蔥特別甜!

 

走進楓港國小,就看見結合落山風、洋蔥與芒果的校園意象

 

將落山風、被吹倒的洋蔥與芒果融入校園意象中的楓港國小,也將楓港三寶──「洋蔥、芒果、鯰米仔」與校定課程「陸海空,半島遊」緊密結合,讓孩子能透過課程,深入了解家鄉。

 

理念與嘗試

校訂課程「陸海空,半島遊」多方切入,深入認識家鄉

楓港背山臨海,物產豐富多元,楓港國小巧妙的運用陸、海、空三個角度,帶領學生認識孕育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

「陸」的層面,在食農教育上,發展「農情蜜意」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兩大經濟作物芒果與洋蔥的生長環境、成長過程、料理方法,也帶著孩子一起DIY芒果青(檨仔青)、洋蔥冷盤。中高年級的孩子們則到社區去,跟長輩們學習洋蔥的種植方式,傳承農業知識。

 

高齡94歲的阿公,講解豐富的農事經驗(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祖孫一起種洋蔥(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另外,「陸」還包含實地踏查楓港社區:造訪德隆宮,認識宗教祭典「迎王」,也走訪龍峰寺與社區古厝,加深對當地歷史人文的認識。自然踏查部分,則規劃了楓港溪生態認識,與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面山教育,讓孩子認識楓港的動植物鄰居們。

 

孩子們一起到楓港海岸淨灘(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海」的層面,介紹了三寶之一「鯰米仔」,鯰米仔是楓港在地對「日本禿頭鯊」魚苗的稱呼。每年的3-10月,大雨過後,魚苗被溪水沖到出海口。這時漁人們會用三角網,在半夜到清晨5-6點,到楓港溪出海口,迎浪捕撈洄游性魚苗。鯰米仔口感Q彈,是季節限定的地方美食,更是楓港人的家鄉味。

目前全臺只剩下楓港與臺東部分地區會使用三角網捕魚苗,傳統捕魚法的技藝傳承也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學校也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教導小朋友製作三角漁網,希望能讓三角網捕魚法繼續傳下去。

 

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製作「三角網」(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空」天空層面的校訂課程,將焦點放在落山風與伯勞鳥上。其中,落山風對當地氣候、物產的影響,又可以連結到「陸」層面的在地農產,環環相扣。

恆春半島秋季過境臺灣的紅尾伯勞,是早年生活困苦的楓港居民加菜,補充蛋白質的來源;1960年代,經濟起飛帶動了墾丁地區觀光,楓港成了交通必經要道,居民將伯勞鳥烤來賣,沿路都是烤鳥攤,成為許多人對楓港的印象──如今,楓港早就不再烤伯勞了,保育伯勞鳥已是楓港社區的社區亮點,「伯勞鳥生態展示舘」緊鄰楓港國小,向民眾介紹這群嬌客。

 

校園吉祥物花燈融合了伯勞鳥與芒果

 

老師帶孩子認識鳥類(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楓港國小的孩子在「鳥類大觀園」課程中,除了認識伯勞鳥與楓港的淵源,也實際觀察校園中的鳥類,製作「校園鳥類圖鑑」,讓他們透過自己的雙眼與雙手,去描繪天空中美麗的身影。

 

傳統藝術的薰陶:月琴古調,歡獅鼓舞

講起恆春半島,許多人會想起《國境之南》裡茂伯彈奏月琴的模樣,近年來恆春半島許多學校都致力於發展月琴與民謠,期待能讓這項民俗技藝長長久久。楓港國小的「月琴民謠班」,也在2022年3月,一同參與了「屏東半島歌謠祭」的千人傳唱,孩子們登上古城樓,在夏夜晚風中,唱起〈守牛調〉、〈思想起〉,讓阿公阿嬤的歌聲,繼續唱下去……。

 

2022屏東半島歌謠的千人傳唱(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除了坐著彈月琴唱民謠,楓港國小也有活潑有力的另一面──舞獅與太鼓隊。學校弱勢學生比例高,老師們希望能幫孩子找到表演舞台,因此申請教育部的藝術深耕專案,延請教練,使用別校淘汰的舊獅頭、大旗與太鼓來練習。即使裝備不如人,孩子們仍爭氣地抱回諸多獎項,並從中找到自信,一有空就會練習舞獅。

 

孩子們正在賣力練習打太鼓(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配合舞獅的配樂,楓港國小也同時訓練了太鼓隊──太鼓相較其他樂器,入門學習簡單許多,可以讓孩子在短期獲得成就感;再加上敲擊太鼓可以鍛鍊體力,又能抒發情緒, 是一項老幼咸宜的活動。楓港國小的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會一路學習太鼓到六年級畢業呢!

然而,近年因楓港地區人口外流,學生人數下降,導致獅陣難以組織。獅陣為求陣容氣勢,通常會有4頭獅子,也就是8個學生上陣,再加上敲鑼打鼓負責配樂的學生,至少要有10人;如今,各年級只有一班達到10名學生,也就只能暫時放下獅頭,只打太鼓了。

 

鞏固基本學力,加強國語文寫作

關於人口流失,林育毅校長提到:想找教學資源進來,多給孩子一點,增加文化刺激,但是地處偏遠,平時很難從外面找到師資,只能安排在寒暑假營隊。學生語文能力相對較低落,尤其在寫作與演說表達方面,一來是經驗缺乏,二來是容易怯場。

 

因為生活經驗較缺乏,孩子常常說不出口或寫不出內容,因此也希望活化圖書館資源,讓孩子透過圖書閱讀,去認識更多豐富的人生,開拓視野。

陳政銓主任也分享到,楓港孩子下課很活潑,但要上台就會緊張怯場,希望能搭配學校原有的「說書演書」活動,藉由語文或說故事志工的幫助孩子提升口語表達能力,自信展現。

 

邀請志工,給楓港孩子們種下種子,刺激學習動機,拓展學習觸角,細讀家鄉之美與世界之廣。期待在志工的灌溉下,種子也能在落山風吹拂下,克服艱困的環境,最終結出甜美的球莖。

提案與回饋

一、邀請對象

1. 寫作、作文專長的國語文志工。

2. 圖書志工:整理圖書館,推廣閱讀教育,提升學生使用圖書館的意願,提升借閱率與閱讀能力。

3. 音樂、繪畫、舞蹈、戲劇、木工等藝術專長志工。

4. 英語、數學專長志工。

5. 環境志工:協助校園環境整理。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1. 教學時間:

國、英、數學科輔導志工:週二2節,週三4節,週四2節。

藝術專長志工:安排於課後時間,或於正式課程參與協同教學。

其餘時間擔任圖書館或環境志工。

2. 教學對象:一到六年級孩子,針對學習扶助或導師提出之個案進行拔尖扶弱。

 

三、我們的回饋

1. 免費住宿。

2. 來回交通費(一個月兩次),並提供單車一部供在地移動。若志工自行開車,校內亦有免費停車空間。

3. 週一至五營養午餐。

4. 秘境美景:交通便利,臺9線南迴公路、臺1線海岸線美景,以及臺26線到達恆春半島墾丁等眾多景點。本地自然景點有里龍山步道、卡悠峯瀑布、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文化景點方面,則有三年一次迎王祭典的德隆宮,居高臨下視野極佳的龍峰寺,以及董家古厝、蔡總統祖厝等。

 

孩子們到里龍山步道健行(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社區踏查課程參訪德隆宮(照片來源/楓港國小)

 

5. 社團體驗與特色課程:太鼓隊、月琴民謠班、藝術賞析與樂樂棒球課程,歡迎志工一同參與!

歡迎來楓港國小
我們建議的交通方式
1.自行開車。 2.於枋寮火車站步行至「枋寮站」搭乘屏東客運9117或9188至「楓港國小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