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長大 伴你同行
HMT你好明天,深耕南投部落陪伴原民兒少
文 / 鹿樂平臺     圖 / 鹿樂平臺

「如果明天比今天難忘,你是否也會奮不顧身往前?」願每個孩子,都能帶著無限的勇氣與實踐的動力,擁抱曾經的迷惘與徬徨,邁向充滿驚喜的每一個明天。

以此作為願景的社團法人中華HMT你好明天青年實踐協會(以下稱HMT團隊),自2019年開始長期深耕南投縣信義鄉,致力於偏鄉教育與青年實踐,除了進行多元培力課程外,也攜手部落串聯在地資源,期待能陪伴孩子走得更加長遠。

 

 

從距離臺灣1,861公里的遠方開始

位在台21線新中部橫貫公路上,靠近南投縣信義鄉行政中心的一棟民宅,門口的瓦楞紙板上寫著「HMT小布點基地」。這是HMT團隊自2022年2月開始啟動的多元教育場域,除了作為孩子的課後輔導空間,安排不同的議題式學習、拓展學童視野之外;同時也是實踐HMT團隊理想的基地,而這一切的服務與行動,要從距離臺灣1,861公里的遠方開始。

 

HMT團長楊庭瑄自2014年開始投入海外志工服務,在中國雲南當地服務的過程以及與孩童的互動中,看見陪伴與教育的價值,內在的衝擊與反思轉化為繼續服務的動力。2019年,將從大學畢業的HMT團隊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與鹿樂平臺辦理的「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回到臺灣偏鄉學校進行暑期營隊志工服務,第一次走進南投縣信義鄉的布農族部落,希望這次的行動可以送給自己與夥伴一份有意義的畢業禮物。

 

2019年HMT團隊參與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與羅娜國小的學童一起上台演出

 

「如果你再哭的話,就回來找我啊」營隊的最後一天,氣氛有些傷感,而孩子單純真誠的話語,卻在HMT副團長余茹芳的心裡種下了一個種子。「我們不希望來一次短期營隊就結束了」、「我們能做些什麼,真的對當地留下好的影響?」HMT團隊在第一次偏鄉服務中的看見,成為他們持續辦理營隊、工作坊,甚至決定在南投縣信義鄉成立組織據點的養分。

 

小布點—陪伴孩子成長的秘密基地

過去的兩年期間,HMT回到南投縣信義鄉的偏鄉國小辦理營隊活動,或是透過一日工作坊的形式,希望與學校、與孩子保持關係,並從過程中確認當地真實的需求。HMT發現,孩子除了需要陪伴之外,更多的狀況來自家庭與社區,且當地居民大多為務農或軍公教職業,孩子在學習與探索的刺激比較少;與此同時,當初參與營隊的孩子們,也慢慢成長到下一個學習階段。「我們想成為陪伴他們長大的人。」小布點基地因此期望而誕生,結合兒少陪伴、青年培力、社區營造等議題,希冀成為在地多元發展的教育支持組織。

 

放學時間,余茹芳拿起寫有「HMT小布點基地」的舉牌,步行到鄰近的信義國小,準備接孩子下課、回到課輔基地。小孩自己選了個喜歡的位置坐下來,從書包拿出作業安靜地寫著,寫完就走到楊庭瑄及余茹芳身旁,邀請幫忙檢查作業,完成回家功課的人則可以自行在基地的學習角落探索。

 

協助孩子完成回家作業

 

基地的一隅,是孩子喜歡的桌遊角落,擺放著十幾種桌上遊戲,牆上則張貼著「06/25信義鄉桌遊大賽」的海報紙;這是HMT團隊新的企劃,將透過桌遊這項媒介,觸動孩子愛玩的天性,並結合課程內涵,點燃孩子學習熱忱,進而培養他們綜合多元的能力,像是學習社交技巧、情緒智能、自我探索等。未來,也將帶著桌遊走入信義鄉的偏鄉學校,和孩子們分享。

 

帶領孩子學習桌遊活動

 

走入部落,創造共學的空間

「說到教育,一開始大家最會聯想到的是孩子身上,但其實這件事情除了孩子們原本在學校內的學習之外,孩子們的家庭也會影響學習的過程,孩子們的生活還有這個社區及周遭,都會影響形塑出來的教育模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做教育支持系統。」2021年1月,HMT團隊看見孩子多元的嘗試與學習,想為他們創造一個向大眾練習表達的機會,因此與信義國小的孩子共同舉辦「義布農辭玩市集」活動,同時在過程中培養孩子多元的能力,每個孩子都將負責市集的攤位或內容籌備,如:企畫發想、商品設計、行銷宣傳等,讓他們看見自己更多的可能。

 

2021「義布農辭玩市集」活動(來源/HMT你好明天)

 

信義國小的操場旁,那一面彩繪著布農族傳說故事—兩個太陽的牆面,藍色的天空,加上黑、白、紅三種顏色點綴,以及布農族的山林元素。這是HMT團隊在寒流來的冬天,耗時兩天兩夜完成的彩繪牆,為原本斑駁脫落的牆面帶來了新的色彩。彩繪牆面的公共藝術計畫,能使人們與社區產生連結,建立地方認同感、歸屬感。因此,HMT團隊也與當地的明德部落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舉辦「布可能不繪-明德部落彩繪計畫」,在部落周遭描繪一幅幅布農族傳說的牆面,期待讓更多部落居民認識HMT,打造出全新的部落面貌!

 

HMT團隊與信義國小彩繪牆面合影

布可能不繪-明德部落彩繪牆一隅

 

我想陪孩子一起好好長大

HMT團隊從學生志工短期服務開始,到成立非營利組織,再到進駐在地長期陪伴孩子,從零開始創造著對楊庭瑄與余茹芳來說有些不可思議的故事、很難能可貴的人生經驗。曾有孩子說「我以後要當丸子」(孩子對楊庭瑄的稱呼),對楊庭瑄來說當然很開心,自己的付出與投入是有所回饋的,但作為一個陪伴與引導的角色來說,更想告訴孩子「長大以後你不用成為什麼人,只需要成為很像你自己的人」。

生命中其實有很多貴人的存在,不一定在那種很重大的時候,有時候只是一句話、一件小事、新的想法或是在需要的時候拉住孩子一把,期望那些很有幫助的力量,能在孩子每天的日常給予有意義的支持與陪伴,累積這些時刻發生的可能。在成立社團法人中華HMT你好明天青年實踐協會的過程中,楊庭瑄與余茹芳經常提醒自己回歸服務初心,做教育、做好一件事就好—陪伴孩子一起好好長大。

 

孩子畫筆下的小布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