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眾人之力,豐厚孩子們的學習體驗,
無論哪一個領域的專長,都能成為澆灌孩子的養分。
一起來成為園丁吧!為這塊仁豐國小的孩子種下種子,
這些契機埋藏在他們的心中,
有一天,多采多姿的花海將盛放眼前!
仁豐國小位於彰化縣田尾鄉,講起田尾,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花海!不過仁豐周遭主要栽種「植栽樹木」,相對於花卉較集中的台1線「田尾公路花園」一帶,校園周遭氛圍寧靜。仁豐國小的家長主要從事農、工或服務業,大多參與在地產業的花卉苗木栽培、園藝。
仁豐國小的前身為陸豐國小仁豐分校,由於校址所在地屬於仁里村,所以各取一字作為校名。民國47年,村民與地方仕紳體恤學童每日長途跋涉求學,爭取建立分校,最後募得校地與校舍。但校地確立後,仍須倚靠人力協助整地,幸好鄰近海豐派出所號召村民義務整理校區,眾志成城,完成了仁豐校園的規模。民國50年,因學生人數增加,而茁壯獨立為仁豐國民學校。從建校之初,仁豐就是一所集眾人之力而日漸豐厚起來的學校。閱讀與藝術深耕,豐厚精神底蘊
仁豐國小希望孩子度過六年的學習後,能夠帶著閱讀習慣前往下一個學習階段,持續深化學習。學校願景「點亮閱讀,多元展能,成就每一個孩子」,扣合素養導向與自主學習兩大趨勢,期望透過「Reading to Learn讀以學」打造閱讀好習慣,閱讀「閱」幸福。
仁豐國小的學生圖像「仁豐素養五力Go !」:
閱讀力:理解文本、建構意義、自主學習。
觀察力:五感全開、深入觀察、詳細記錄。
表達力:完整表達、科技運用、多元表徵。
創造力:發揮巧思、舞動想像、創意產出。
思辨力:積極思考、探此究彼、觀點論證。
仁的氣質,也體現在仁豐的孩子身上。陳志盛校長分享:學校長期推動閱讀與藝術深耕,邀請講師指導繪畫,另有舞蹈社和直笛社等藝文社團,學生氣質溫和文雅,因此希望能讓他們在「文」之外,也能拓展不同的學習領域,讓孩子成為全方面的「豐富人才」。
舞蹈社(來源/仁豐國小)
直笛社(來源/仁豐國小)
書法作品點綴在校園之中
多元展能,一起打木球!
自111年起,仁豐國小在鄰近的北斗木球協會的協助下,引進木球運動。
木球球桿
木球,一項發揚於臺灣本土的運動,有「平民的高爾夫」之名,容易上手而老少咸宜。球桿的形狀靈感源自啤酒酒瓶,球門造型也是由兩個酒瓶夾著一個倒掛的紅酒杯組成,進球時紅酒杯被木球推動轉動一圈的模樣,就像舉杯慶賀一樣。
原先木球課以課後社團進行,學生參加112學年度縣長盃木球錦標賽即在個人與團體賽奪得佳績。學校注意到許多孩子其實也對木球有濃厚興趣,於是將木球社團調至周一晨光時間,也將木球納入體育課程之中,讓更多孩子可以接觸木球。
準備,擊球!(來源/仁豐國小)
「每次木球打過球門,我都很有成就感!」除了運動效果,孩子們也培養了不斷嘗試的態度,建立更多元豐厚的自信心。孩子對木球的喜愛,讓他們下課後也熱烈跟家長分享練習心得,促進了親子互動,真是一舉數得!一起到操場中間草地上打木球吧!
引進多元課程,幫助孩子多元試探
志盛校長也希望能引進科技教育資源,讓仁豐孩子的學習觸角可以更寬廣伸展,接軌時代趨勢,「但在田尾鄉,科技專長的師資是一個挑戰。」因此校長更積極向外尋找為孩子拓展學習視野的機會。在鹿樂的牽線下,退休的鄭群星教授來到仁豐國小,為高年級孩子帶來micro:bit自走車課程。
一起參與課程的林幼敏教務組長說:「原先資訊課程是帶孩子學Scratch,設計程式讓動畫或小遊戲動起來;現在寫程式實際讓自走車依指令動起來,小朋友都很興奮,很有成就感!」鄭群星教授也無私分享教學訣竅,期望培育學校教師,未來能自行開設程式設計課程,讓科技教育深耕仁豐。
看著小車依照自己撰寫的程式,在黑線軌道上動起來,孩子都很有成就感
鹿樂志工王思涵曾為仁豐孩子帶來傳統獅頭文化課程「文化傳承師」, 她觀察到孩子們乖巧又充滿好奇心;課程中他們一起到校園探索校園色彩,「我們之間的互動彷彿是久久未見的朋友,孩子們真心且用心的分享,他們生活中的種種。」她看見孩子的笑容,強烈地感受到他們對於學習的投入和認真,她覺得志工活動是一場雙向的互動,孩子在成長,志工在學習,讓她收穫良多。
「我很喜歡學校的彩繪走廊!」
寒假期間,仁豐國小舉辦了「閱讀寫作營」,讓孩子持續學習,提升寫作技巧;也辦理「推動技職教育向下扎根體驗」,這次主題聚焦在木工,邀請講師介紹木頭相關產業,並與前進在地積木、檜木家具與捲木廠商參訪,拓展對於職涯的想像。
推動技職教育向下扎根體驗參訪(來源/仁豐國小)
志盛校長與仁豐團隊邀請各方志工到來,集眾人之力,豐厚孩子們的學習體驗。無論是哪一個領域的專長,都將為孩子打開一扇窗!在課程中試探自己的志趣,找到自己的光──孩子將盛開,如同田尾的花海,綻放姿態芬芳各異的花朵!
一、邀請對象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三、我們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