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變魔數?數學課堂裡傳來孩子的笑聲,因為這不是一堂普通的數學課!而是充滿樂趣的挑戰賽!
蘇哲老師在新竹開設補習班,也擔任奧林匹亞數學競賽與學校科展的指導老師,在工作之餘他也發現有些弱勢學生想學習卻沒有機會,因此起心動念投入志工服務,希望能「幫助孩子圓夢,也願自己有一天能回饋社會,哪怕只是盡自己那微薄之力!」
這是一個「歡迎犯錯的課堂」!
不論孩子回答什麼,蘇哲老師都會鼓勵他們主動回答,不斷探索更多的可能,而不是只求一個標準答案。
數學遊戲課程:巧填數字,在空格中嘗試填入符號,讓算式成立。答案不只一個,讓孩子們全都拿起筆,不斷填入不同的可能。
魔術方塊課程:以引導與實踐方式開啟學生學習魔術方塊的興趣。每月上課後有回家任務,下次課程時驗收,因此學生需要練習、實踐,或主動上網尋找老師提供學習資源,藉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與技能。
週二的下午,臺中市崑山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們集合、坐定,等待上一堂不同以往的數學課。
在第一週「巧填數字」課中,學生需要在1□2□3□6中填入使式子成立的符號,有人馬上試出了1+2+3=6,這時除了邀請全班掌聲鼓勵,蘇哲老師還提問「有沒有別的可能?」
於是不久,有人回答1x2+3<6。聞此,大家紛紛嘗試填入不同符號,測試不同可能性;即便越到後頭題目難度逐漸增強,孩子們也都玩得津津有味。崑山國小蘇啟明校長分享他印象深刻的一幕:「題目有三個可能答案,前面兩個都有學生答出來了,但最後一個解答,僵持很久,就連協同教學的原班老師也一起加入了孩子的腦力激盪!」
藉由這樣的練習,提醒孩子「處處保持懷疑,多方嘗試」,而錯了,沒關係,只是擦掉重填一個符號而已,由此也培養了孩子的挫折忍耐力。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很好的磨練,而且,是個好玩的磨練!
帶著孩子一起挑戰魔術方塊(來源/蘇哲老師)
同樣是培養孩子的耐挫度與恆毅力,魔術方塊課程則從團體合作的角度切入。
不同於紙筆回答:自己的題目做完了也不會去看別人的,魔術方塊重視的是「過程」。魔術方塊的操作性與娛樂性,讓每個人都積極挑戰,如果解不出來,同學之間都會互相求助、請教;而每個人的魔術方塊轉亂的程度都不同,因此即便自己轉完了,很多孩子都會轉而主動去協助同學,也在教學中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學會了。從中,孩子學會了團隊合作與助人的快樂。
(來源/蘇哲老師)
蘇校長回憶當天,「讓小朋友大開眼界的是,蘇哲老師跟助教示範閉眼睛快速還原六面,大家現場看到都嘖嘖稱奇。下課後小朋友也一直嘗試解魔術方塊,蘇哲老師還叮嚀大家不可以在上課偷玩,可見孩子們興趣之濃烈!」
最後,蘇哲老師認為「臺灣學生常因為自己常在同一個科目犯錯,就認定自己不會,因此討厭這堂課」,他希望能帶孩子一起破除這個迷思,透過課程設計,幫孩子建立成就感,建立正向學習經驗,讓他們重新認識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