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老師發現生命教育觀念的推廣媒材大多數都是電影和繪本,因此有意發展新的媒介,期待通過遊戲和藝術創作的趣味化活動,推動生死教育中「生長老病死」的觀念及延伸發展。
研究者因此發起《專案導向學習生死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之成效研究》,希望通過親自進入臺灣校園,以活動、專案與解決問題做為學習主軸,引導學生們透過同儕互助合作,開啟生死觀念的探究,並逐步建構個人觀點。
羅老師期待能為偏鄉教育盡一份心力,讓孩子們有機會接觸「生長老病死」的五個生命時期,並建立孩子們的個人想法。
系列課程設計為共8堂,單次80分鐘,帶著學生們通過探索性的表達性活動,開啟孩子們對生命與死亡的認知之旅。
一、課程內容
堂次 |
課程主題 |
教學形式及內容 |
1 |
生 《誕生的秘密》 |
> 執行課程前測,了解孩子們的「生長老病死」觀。 > 透過手繪圖帶著孩子們創作「誕生的秘密」繪本。 |
2 |
長 《成長蛇棋》 |
創作「成長蛇棋」,在過程中帶領學生書寫成長中的生命經驗。 |
3 |
老 《當我老的時候》 |
透過老人與小孩的「角色扮演遊戲」,進行障礙任務賽。 |
4 |
病 《病毒球》 |
結合躲避球和學生或其家人的病痛經驗,貸出「病毒球」的遊戲,學生延伸創作自己對病痛的聯想。 |
5 |
死 《最後的樣子》 |
透過「鵝卵石彩繪」,帶著孩子思考自己最後的樣子,並思考最後想說的話。 |
6 |
成果發表準備 《我們的「生長老病死」》 |
帶領學生總結前五堂所學,討論「生長老病死」對個人的意義。 |
7 |
成果發表準備 《我們的「生長老病死」》 |
進行系列課程的觀點資料整理及分組成果發表創作。 |
8 |
成果發表 《我們的「生長老病死」》 |
> 每組學生進行15分鐘成果發表,師生共同反饋,迎來課程尾聲。 > 執行課程後測,了解課程為孩子們帶來的影響。 |
二、授課時間
1. 預計自2022年10月啟動,共有8堂課程,每堂課程80分鐘。
2. 課程頻率及具體上課時間,依據學校日常作息,進一步共同討論安排。
三、授課對象與人數
1. 招募學校:中部以北的偏遠地區及非山非市國小,共1校。
2. 授課對象及人數:五年級或六年級學生為主,最少9人,可以混齡(混齡限四五年級或五六年級)。
四、其他事項
1. 本次課程結合提案者的碩士研究計畫《專案導向學習生死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之成效研究》,具體的活動教案及研究計畫注意事項將在與貴校討論與執行期間,進行詳細的說明。
2. 十一歲是孩子們開始對生命產生更具體認知的年紀,因此本課程將教學對象鎖定在高年級學生,就讀諮商系的提案者羅老師因應本次提案之研究計畫,希望能向五年級的孩子們發放「生長老病死」五個生命課題的前測及後測問卷。
3. 歡迎校內老師一起參與本次課程,將生命課題的影響力持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