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循四季的呼吸,我們生息茁長,
苗栗山境,邀你一起,
在百花齊放的山野間,共築成長的記憶。學校=教育工廠?
鐘聲響起,上工,老師進教室、翻開課本、上課;等待鐘聲再次響起,下工。
學一樣的課本,上下學、吃飯作息都聽一樣的鐘聲按表操課,這就是工廠模式,社會的演變導致學校變成了教育工廠。而在一個教室會發生的是,老師打開課本不管你會或不會就開始教,會的人停留在這個班級等待,不會的人也得待在這個班級不能往後。有些人的程度可以先學,有些人可能還在後面,但是我們的制度不允許,市區學校大班教學為了方便教育,更是如此。
越來越多人在思考,除了傳統的學習模式是否還有別的選擇?南河國小嘗試混齡教學,讓原本兩個年級的孩子合併在一塊上課。「教室是學生的」,以前上課都是賣力教,學生在底下聽,現在讓大孩子的用他們的語言教小的,老師是引導同時也在觀察學習。
改變傳統教授教學模式,同儕共同探索(照片來源/南河國小)
開放學區,推動混齡創新實驗教育
現在全校學生48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從山下送上來的學生,甚至有跨鄉鎮前來就讀的孩子。曾經的裁併危機,迫使南河國小重新思考學校定位與教學理念,持續6年推動實驗教育,四學期制、混齡教學是南河國小創新實驗教育的特色,也是目前全臺灣唯一一所國英數混齡的實驗教育學校。
開放學區後,市區孩子能夠上山來就讀,過程中老師們發現,每一個將孩子送上山的家長,對於教育有著不一樣的期待,便開始思考著南河的獨特性在哪裡?如何與市區學校做區隔?
於是,六年前南河國小開始做混齡的實驗教育,從初期主要發展英語混齡,慢慢地變成國英數混齡教學。教導劉彥志主任回想這六年來,「我們的教材,沒有一年是一樣的」,透過和家長密切溝通討論取得支持認同,再根據教學與孩子的狀態每年微調整,逐漸長出屬於南河的混齡實驗教育。
像家人一樣支持陪伴
此外,老師們更主動學習取得證書,引進約拿教育( Jena)。「陪著孩子長大學習」是約拿教育的核心,每天早上大家圍成一個圈,以學習前的晨圈作為老師和學生生活情感的連結;學習到一個階段,也會有歡慶的動作,慶祝完成學習目標,南河國小的孩子從早上到下午六點都有老師的陪伴。「學校如同家庭,很適合我們這種全校40幾人的小學校」校長曾慶寧說。
大家圍坐一起,學習前的晨圈(照片來源/南河國小)
「南河的孩子勇於表達,不會隱藏內心的小劇場,比較天真,沒有受到污染,像是體育課的分組競賽,孩子會互相禮讓;他們很喜歡一起合作,但是不習慣競爭,這是優點,但其實也有隱憂,會在一些學習過程裡比較沒有動機」教導劉主任說。一起焢窯、攀爬合歡山、到外縣市去進行各種探索…師生緊密生活、學習在一起,老師透過隨時察覺孩子們的狀態,南河的實驗教育奠基在基礎學科的學力上,帶著孩子去認識自己與他人、與環境、與自然,幫助孩子勾畫出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大家圍坐一起,學習前的晨圈(照片來源/南河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