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傳來陣陣旋律,穿越筆直幽靜的楓香大道,印入眼簾的校園充斥著孩子練習傳統技藝、樂器演奏和體能運動的身影。
這裡提供了足夠的愛與養分,讓述美每一個孩子發展其無限可能。金門的東北隅—金門縣金沙鎮,群山環繞的村莊裡,坐落著一間小巧玲瓏、和樂融融的小校,這裡是金門縣述美國小,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述美國小原為青嶼國校與西園國校所合併,民國59年新建校舍落成遷入現址,孟述美將軍時任金門防衛司令部中將副司令官,奉令將校名改為「金門縣金沙鎮述美國小」,並於民國66年增設幼稚班。
學校四周景緻宜人,豐沛的自然資源是最佳的教材,每到小麥豐收季,孩子在麥浪的襯托下盡情展演所學;六年來上山下海認識家鄉,並於畢業前夕踏上單車環島之旅,築夢踏實,這些難忘的經驗伴隨著孩子一同成長、邁向未來。
述美國小前筆直幽靜的楓香大道。
創新特色課程 化危機為轉機
由於地理位置屬於金門較偏遠之處,加上村落人口不多,歷年學生人數相對較少,近年來學校也逐漸面臨村落無新進人口、青年外流等問題,在劉界宏校長的帶領下,述美國小師長運用周遭資源,發展各項創新多元的特色課程,培養孩子堅韌的毅力、充沛的信心以及過人的勇氣。
藝文資源缺乏的現實使劉校長更加重視孩子的藝文發展,大力支持有興趣學習的孩子,目前低年級培養大提琴、中年級培養鋼琴,而高年級培養吉他,並於每年舉辦戶外音樂會,其中小麥音樂會為一大特色,隨著小麥豐收季的到來,以金門太武山、五虎山為背景,述美的孩子於麥田中搭起舞台盡興演出,音樂旋律伴隨著大自然的蟲鳴鳥叫聲,金黃色的小麥隨風搖曳,令人陶醉,在麥浪的襯托下,另一群孩子展現傳統民俗技藝—跳鼓陣,這是一場結合大自然、藝術及文化的音樂盛宴,也是述美師生同心協力完成的舞台,劉校長期盼透過建構舞台讓每位孩子都有上台的機會,去體驗這些過程,成就孩子的無限可能。
學生於小麥中搭起的舞台上彩排音樂會。
上山下海 探尋家鄉之美
除了藝術文化,述美國小也十分重視孩子對於家鄉的認同,以及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結合山海課程,帶領孩子透過實地踏察的體驗,對家鄉產生強烈的歸屬感,也訓練孩子良好的體力和耐力。同時充分運用金門豐富的自然資源,將學校周邊分成六座山以及六段海岸,依難度分配給一至六年級,上學期爬山下學期走海。自106年起成立述美國小楓香單車隊,五年級開始安排單車課程,從安全、維修、養護、保養到體力訓練等一系列教學,經過兩年的訓練後,於畢業前夕至臺灣進行單車環臺,完成難忘的畢業之旅,藉由長距離和長時間的旅途,培養孩子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和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並透過團隊行動,學習同理關心,與同儕建立信任互助的關係;旅途中亦能對知識進行驗證與比較,加深對社會環境的辨識。
「金門囝仔環台築夢行」六年級畢業生騎單車環臺灣。
自我認同——尊重與包容的起點
相隔一道臺灣海峽,金門與本島的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課本裡所出現的藝文場域及環境在本島孩子的眼裡或許稀鬆平常,對於土生土長的金門孩子而言卻有些陌生,「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劉校長希望藉由親身印證結合課本靜態的內容,因而發展城市交流課程,縱向地打破年齡限制,安排每年三至五年級的學生分別前往北中南的城市學校進行交流,互相體驗彼此的不一樣,劉校長也強調,發展實地踏察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希望孩子透過各種方式認識家鄉,進而看見自己的好,先做好自我認同與自信建立,才能用良好的心態和視野去看待彼此之間的不一樣。
新穎多元的特色課程為述美國小添上另類的色彩,在全體師長的努力下,小小校園裡的每一個孩子宛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六年來吸取各式各樣的養分,孕育足夠的力量,待時機成熟的那一刻盡情綻放。
一、邀請對象
1. 低年級課後英文輔導/課後陪伴
運用課後時間帶低年級學生英文輔導(形式不拘),也歡迎各式專長的課後陪伴志工。
2. 圖書館志工(課後陪伴)
學校圖書館設備完善,但營運部分需要人力,協助學生每節下課借還書,或是課後陪伴學生閱讀,其餘時間志工皆可自由使用圖書館。
述美國小圖書館
二、教學時間與對象
1. 低年級課後英文輔導/課後陪伴(任何專長皆歡迎)
星期一、三、四、五下午13:30-15:50
2. 圖書館志工(課後陪伴)
星期一至五16:00-17:30,或是下課時段協助學生借還書
三、我們的回饋
1. 免費住宿(單人房,有冷氣)
2. 每月2次臺灣金門來回機票
3. 週一至五免費早餐及午餐(學校上班日)
4. 金門機場至學校接送(學校上班日)
5. 提供教學所需教材經費
6. 免費腳踏車借用
7. 辦公室座位(含個人用電腦)
8. 提供開心農場及季節性種苗種子種植體驗,成熟時可自行收成食用
9. 參與學校特色課程
如:山海課程、戶外單車教學體驗、楓香果實飾品製作課程、傳統跳鼓陣技藝、戶外音樂會、城市交流課程等
10. 體驗金門自然生態、人文景觀等特色
如:馬山觀測站、獅山砲陣地、五虎山步道、金門民俗文化村等景點
馬山觀測站
金門民俗文化村
西園鹽場